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狗狗新闻> 随笔丨“文艺为人民”的传承与发展

随笔丨“文艺为人民”的传承与发展

2023-05-10 14:56:27

导语

文艺服务人民的核心命题成为两次文艺座谈会一脉相承的重要纽带。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每逢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关头,文化总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回顾我国文艺事业走过的风雨历程,延安文艺座谈会与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是我国文艺发展史上的两座“里程碑”。七十多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一次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文艺如何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问题,至今影响深远。时隔七十二年,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科学继承和发展了延安文艺座谈精神,开创了新时期文化建设新局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两次文艺座谈会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第十次全国文代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新时期文艺服务人民的新征程。



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和核心在于解决文艺工作为什么人服务和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作为“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成为明确以人民作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依据。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代言人,文艺创作才有意义。文艺工作者要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使文艺与群众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文艺工作座谈会继承和发扬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主要精神,坚持了“文艺为人民”的科学论断。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离开人民的文艺作品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才能真正抒发人民心声。


文艺工作座谈会除继续沿用“二为”方向的思路,确立了文艺工作的原则以外,结合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文艺工作需要,对文艺热点问题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引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离不开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立足于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核心论断,文艺工作者应不懈努力,始终心系人民,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因此要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要戒骄戒躁,自觉坚守服务人民的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文艺创作要把爱国、爱党、爱民作为主旋律,,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是文艺工作座谈会的一大特色。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正确处理文艺与商业的关系成为文艺工作座谈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为当下的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坚守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与根本,坚持把社会效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满铜臭气,要更加注重文艺创作的质量提高。


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文艺工作座谈会均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继承与发展,文艺服务人民的核心命题成为两次文艺座谈会一脉相承的重要纽带。延安文艺座谈会是文艺工作座谈会理论思想发展的基础,文艺工作座谈会是新时期对延安文艺座谈会文艺思想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恰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第十次全国文代会是新形势下对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又一次重大继承与创新。第十次全国文代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走入生活、贴近人民应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一切优秀文艺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创作需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应为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艺成就和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感到无比自豪和自信。在全面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形势下,以人民为核心的文艺工作要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创新是人民文艺的生命,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也是不断促进文艺服务人民的强大动力。立足于文艺对社会及人民的重要导向作用,文艺工作者要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引导民众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人民,塑造人心的文艺首先需要文艺创作者在群众实践中塑造自己。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需要以谦卑之态面对人民。人民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文艺工作者应自觉树立“人民是历史主体”的思想,把文艺创作和人民大众相联系,在表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实践中获得艺术的升华,对人民的伟大创造和高尚情操怀有一份谦卑,时刻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学生”,关注人民命运、反映人民心声、激励人民前进,不仅在情感上,更在行动上密切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在热爱人民、尊重人民、了解人民、理解人民的基础上创作出为人民所喜爱、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优秀作品。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需要以真诚之心面对生活。生活之所以五彩斑斓,是因为人民的创造。文艺之树只有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才能生生不息、万古长青。文艺工作者要把目光聚焦于人民、聚焦于现实生活,从而获得无穷的智慧与灵感,实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当我们的笔触蘸满生活的墨汁,壮阔的生活画卷、火热的生活场景、活泼的生活语言、深刻的生活哲理必将促使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奉献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需要以虔敬之意面对文艺创作。文学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不仅是抒发志趣、追名逐利的工具,它对于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影响。艺术创造是艰苦卓绝的劳动,“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文艺工作者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才能产出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需要以谨慎之举面对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儿女最深的精神追求,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文艺工作者需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择善而从,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杜绝“重形式、轻内容”、简单复古和崇洋媚外的不合理做法,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人民需求相吻合,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文艺工作者应正确处理与人民、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始终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共进,才可创作出更多佳作。“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勇于践行“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李定三

山西省

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本文刊登于《中国政协》2017年第4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