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狗狗动态> 【院士专访·连载4】不断刷新探索宇宙深空的“中国高度” ——访嫦娥-1绕月探测器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

【院士专访·连载4】不断刷新探索宇宙深空的“中国高度” ——访嫦娥-1绕月探测器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

2023-05-10 14:56:27

记者:庞之浩 朱敏悦 王晓宇 孙忆鸿

人物摄影:甄小云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温馨提示:欢迎订阅本刊(订购方式参见文末^_^)


记者:我国航天发展目前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航天发展的进度?

叶院士:我认为在航天发展方面排在首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顶层规划,有了顶层规划,才能逐步推进,而不是每隔几年一个想法。不但要顶层规划、统一部署,而且要竞争与合作,但目前是竞争多合作少,适当的竞争是有益处的,但竞争到了无序化的状态就需要管理规范。

为此,,国防科工局给我回复函,实事求是承认在实现统一顶层规划上有困难。虽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顶层规划,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什么事情都没有计划。应该讲,载人航天的“三步走”、无人探月工程的“三步走”,一直都还是很中规中矩地在发展,但更长远的规划我们确实没有。作为航天科技工作者,我们对国家的深空探测提出了路线图,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探测任务从12次减少到9次直到现在的4次:一次火星探测,一次火星取样,一次巨行星探测,以及下一步重点是小行星探测,通过4次任务来提高我们进入深空的能力。

最近几年,我们已经完成了有关小行星的选择、控制、开发利用以及防御等方面的3个研究课题,并对将来如何选择、规划探测小行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完成火星探测以后,无论是从技术能力上,还是将来为载人火星探测作跳板,都应该进行一次小行星的探测。目前,如何选择小行星,如何一次完成对小行星的飞越、伴飞、取样、控制都需要验证。我总对年轻人讲:我们完成月球探测,现在又推进火星探测,你们努力干吧!而我们这些老同志就是想办法开垦下一块田。要对小行星有所作为,路线图我们是有的。国家把深空探测列在“十三五”重大专项规划里,六大专项中有“深空探测”这一项,虽然目前正式批准的只有火星探测,但经过我们的努力,会争取在“十三五”规划内完成对小行星探测的立项。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空间科学卫星研制方面有哪些进展和规划?

叶院士:当前的空间科学探索非常热,仅2016年,中国空间科学的内容就很多:“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已经有一些成果,我本人就是“悟空”项目的顾问;实践-10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也有了相当的成果;还有“量子通信实验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中欧拟于2021年合作发射包括“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在内的科学卫星,这是涉及中国、荷兰、美国、俄罗斯多个国家的合作项目,我是这个项目的工程总师。

相比之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只做航天器平台是不够的,一定要有自己的空间科学卫星,希望今后在规划和项目制定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里说得很透彻:“忽而生者,必忽而灭;简而生者,必简而灭”。突然搞出来的东西,水平都很一般,寿命也不长久。我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建议是:第一,领导让干的事情,我们必须要跟得上形势。第二,要静下心来,要耐得住寂寞,好好考虑如何发展我们自己的空间科学。中国有句古话:“3年不飞,一飞冲天;3年不鸣,一鸣惊人”,我觉得是“10年不飞,一飞冲天;10年不鸣,一鸣惊人”。在空间科学的发展上,一方面要追赶热潮,一方面还要能潜心寻求基础的突破,基础研究的突破是有很大的带动作用的。

中国科学院正在积极推进“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计划”,为加强统筹,国防科工局2016年正在加深论证该项规划,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在其中积极参与了相关工作。同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一些并行工作。首先,从组织形式来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科技委机构下刚成立了一个“空间科学与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人员组成都是国内的精兵强将。第二,作为院士,每年有权开一个项目,不受任何人的限制,我新开设的题目就是有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空间科学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想从较深的层次探索如何把空间技术、空间科学的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第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策划成立“领域项目办”,针对深空探测等这些重大领域的发展进行规划。

记者: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最近宣布将在2018年探测火星,您觉得美国商业航天发展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叶院士:我对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马斯克探测火星的具体计划不是很了解,也未查询到相关资料。,但他将用“猎鹰重型”火箭向火星发射无人飞船,包括将“赤龙”飞船发送到火星,取回美国航空航天局火星车收集的样本,然后返回地球。据说地火转移的质量达13t,从这些资料来看,我有4个基本判断:①它肯定不载人;②任务还比较初级;③目前要做到13t的地火转移能力,而且“猎鹰重型”火箭和“赤龙”飞船都是首次使用,尤其是在2018年发射,时间很短,实现的可能性不大;④也不完全排除他有特别的惊人之举,还要有待于他下一步宣布的具体计划。

美国航天其实从来都是所谓的商业飞行,包括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是和美国航空航天局共同合作,虽然政府有投资,但其性质都是私营的,波音公司、洛马公司……这些都是私人公司,只不过是与国家的关系很密切。而我们都是国家行为,不能相提并论。中国的民营与美国的民营不是一个概念,美国的民营是长期干国家的事情,中国的民营不是这样的,目前对航天领域短期内还很难介入。美国的私营公司里有大量航天精英人才,中国没有。从基础和历史来讲,都不能简单套用商业这个词,中国的民营公司进入航天,我认为首先民营企业家要对进入航天感兴趣,行动起来至少得有3个步骤:①民营企业能够配合航天企业做一部分事情;②民营企业能够承担比较重要的事情;③民营企业能自己独立干事情。我是鼓励中国的民营企业介入航天领域,他们中间不乏实力雄厚者,也很有头脑,但他们不知道怎样干才好,没有历史基础,没有运行模式。

记者:非常感谢叶院士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全文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