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小学生到底要不要学奥数?

小学生到底要不要学奥数?

2023-05-10 14:56:27

一汪碧水原创,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公号立场。

奥数是什么?小学生要不要学奥数?这真是个大问题。关于小学生学奥数的争议很多,有积极力挺的,也有大力打压一定置之死地而后快的,都有成千上万条理由做支撑。其实,就像所有有争议的问题和做法一样,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而想要证明自己正确,只要肯找,理由随时随地都有。跳不出自己的圈子,这仗永远都打不清楚。



      我不是先知,所以不想参与进这相当狗血的官司当中。我也有我自己的圈子,身处这个圈子中,我所能求的,是尽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孩子寻求一条平衡之路,我暂且称之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平衡之路吧。


说一点儿老掉牙的话,人是社会的人。再说一点儿悲观的话,我们最终逃不开这个时代洪流的裹挟,或者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么是不是随波逐流就好了呢?如果真是那样,就真的浪费老天爷让我们成为人这个机会了。扯得好像有点儿远了,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大环境不可能朝夕之间改变的情况下,需要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所为,有所不为,自主地选择一条可行性道路。每个人都做一些调整和改变,大局势最终也会有所改观。

01

       好像还是有点儿绕,那就书归正传,说说我的做法。其实就是套上面我提出的这个公式。首先看看不能凭借一己之力在朝夕之间改变的大环境。我们这个时代,所处的这个国家(当然,你本就不想呆在这个国家里,或者你不想让孩子在体制内受教育,则另当别论)可以没有应试教育吗?就我的认知,是不可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还是要依靠考试来进行。考核的标准不变,人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位置的通常方式还是要经过考试,通过被筛选的方式最终落到自己能够达到的位置上去。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通过社会的筛选功能被放置在了某个位置之后,就会一层不变吗?当然不是!在某个位置上是否能呆得住,是否可以上升或下降,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因为不是严谨的学术论文,我这里就暂时借用这些通用的词汇来表达)。当然,机会这个东西太玄,很多时候是不可控的,因为我们是讲事先的选择和安排,这里也就暂时把它排除在外了。     


        那么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的基本理念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获取应试与素质教育的平衡。那和学不学奥数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在北京海淀区,可以说是小学生学习奥数的大本营。我们家不远处的中关村更是几大奥数培训机构的大本营。而海淀区教育的特点是学校质量呈U字形分布,也就是好的极好,差的也真差。而海淀区又是高知云集之地,家长们都不认为自己孩子的资质没有自己高,都认为孩子应该受到更好的教育,将来比自己更有发展。同时,海淀有大面积的城乡结合部,不同的生源混杂在一起。学校间硬件上的天差地别,生源上的参差不齐,教育质量上的极度不均衡,也使得海淀区成为家长择校的重灾区。这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有人可以视若无睹,规劝家长摆正心态,学校间的差距已经很小了。但家长们不是官样文章就可以简单糊弄的,实地感受过学校间的差距而装作毫无震动是不可能的。于是,家长们通过住房、关系等择小学,更重要的是择中学。而择中学,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相对比较有保障的就是通过重点中学的点招考试奥数就成为必选、必学


02

        审时度势之后,就要实事求是了。我的观点,无论是否择校,也无论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择校,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家的情况,决不可盲从。对于奥数,也是如此,是否学,希望学到什么程度,能够学到什么程度,都要依据自家的家庭状况、经济实力、父母能够提供的支持、孩子的自身特点都要考虑进来,才能进行最终的选择。这里的重中之重,是孩子的特点。如果孩子并不适合奥数的学习,那么我宁愿想其他的办法,甚至最后不得已走大派位,我也不能逼孩子做她不适合做的事情。   

  

       就我家然然的情况来说,我还是希望然然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而不是太快地进入抽象思维的阶段。毕竟我的最终目标是应试与素质的结合,而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小学低年级阶段,最重要的是身体和心智的发育,右脑形象思维的发展,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习持续的兴趣。当然,还包括基本的生活习惯、社交能力、规则意识等等的培养。所以,然然阅读习惯的培养从出生即开始,然后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每天除了上学,回到家里先是在院子里无拘无束地和小伙伴们疯跑上一个小时,然后回家吃晚饭、写作业,有时会去参加舞蹈、唱歌、钢琴、配音、美术等课外班。还有时间的时候,然然会抓过那本《仁华》一年级课本,自己拿出小木棍摆各种几何图形,乐此不疲。


       三年级的时候,然的副班建议我带孩子去参加J杯考试,说学校的东西根本就不够孩子学,将来不想大派位现在可以去试试。于是,我带着孩子第一次参加了那个考试。情形还不错,当年考入了尖子D班,也就是所有奥数第一级别班级里的最低班。之后的发展是我料想不及的。这里有个事后诸葛亮的想法:如果你的孩子接触奥数之后,无论是否是名师上课,孩子都觉得不错,一直很有兴趣学习,那么恭喜,这个孩子确实适合学习数学了。然的情况正是如此。因为从没有关注过机构,所以我们不知道还有名师一说,更不知道都有哪些是名师,既然被D班录取了,我们就上D班的课程。小家伙很快就进入状况,对老师讲的内容来者不拒,饶有兴趣。当然课后是不能指望她会每天复习,下次上课之前预习的。还是和之前没上课外班一样,哪天想起来了会看上两眼,然后在下次上课之前的晚上做做上次老师留的几道作业题。就这样一个暑假之后尖子班补录进了尖子B班。依然是名不见经传的老师,北大数学系小鲜肉一枚。问然,依然回答说感觉很好。有时候想想也蛮搞笑的,因为我自己数学学渣,所以没有办法判断老师讲得如何,全听小家伙的,她觉得还行,那就还行。于是,又是不到半年,超素班考试,因为由原来的一个班扩招成了A、B两个班,小家伙又糊里糊涂地进了当年的超素B班。到这时候,我们才算遇到了人们常说的那种名师。


03

      这就是我们走上奥数之路的简单过程,可以说基本上还顺其自然。当然在奥数学习的同时,我们对于孩子非常喜欢的艺术类课程也都没有停下。我始终认为不能为了奥数,不能为了升学,除了人们常说的主科之外,就什么都要放弃。中小学远没到要集中全部力量只做一件事的时候,生活还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体验也还是要多种多样的。每一种经历都会为以后孩子的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孩子的发展有无限可能,我不愿在她这么小的时候就认为限制她的任何发展。所以,我们在四五年级的时候,一方面尽可能抽出时间完成奥数班老师留的基本作业,然后参加能够参加的杯赛以考代练(赛前除了正常上课,并没有时间单独再做以前的真题,更没时间参加专题班),尽管经常在课堂小测验上是倒数第一、第二,但每次保证不会做的题目能够搞懂会做。另一方面,学校的活动继续,自己的艺术比赛继续参加。所以学习的宽度有余,精深不足。

   

       做所有这些,还是希望在应试和素质之间寻找平衡,尽力而为。但这样做也有风险,那就是在单项的竞争中然不占优势。可也正是因为这样做,然同学始终对于各种体验兴致盎然,从不厌倦。

        那么,对于不那么适合奥数学习的孩子们呢?我想说,我的一篇文章不可能回答家长们所有的问题。我只能回到形而上,再说说我对于孩子教育、择校、是否学奥数的一些想法。奥数不是点金石,当然更不是黄赌毒。如果让我来做选择,如果孩子确实学有余力,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那就可以让孩子拿出她课余最多不超过50%的精力去试试。先要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学,如果孩子能够很好的适应和学习,升学只是副产品。我也想说,虽然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但归根结底,小升初没那么可怕,中考也没那么可怕,甚至高考也终究没那么可怕。一个人在拿到了社会相对位置的时候,上升还是下降,起决定作用的真的不是那一纸文凭。这么说,并不是要否定文凭的作用。文凭很重要,因为它可以给你更高的起点,但绝不是全部,不需要我们竭尽全部力量去获取。

        最后,我想说,我的文章无意否定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的孩子们和家长们,对于能够塌下心来全力以赴应对考试的孩子们,我依然心存敬佩。但如果您问我的真实想法,我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我自己的理想教育模式,孩子可以在儿童、少年、青年时期尽可能地广泛涉猎,增加阅历,拥有自主的思考,从而能够自己确立人生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


此文来自碧水儿童成长驿站,作者:一汪碧水“英国养娃那些事儿”综编,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喜欢的话就转发朋友圈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