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狗狗动态> 关宁铁骑竟非袁崇焕所创?

关宁铁骑竟非袁崇焕所创?

2023-05-10 14:56:27

在网络和一些小说中,总能看到如下评说:

明朝末年,,这就是明朝重臣袁崇焕精心训练出来的关宁铁骑。关宁铁骑是一支兵力并不很多、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部队,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后金的八旗军正面交锋。在北京城下,九千关宁铁骑大破满清十万八旗铁骑。有人甚至将关宁铁骑誉为历史上的十大军团之一,是强大八旗军的克星。这就是历史上被渲染的神乎其神的明末精锐关宁铁骑,他们的形象通常是装备三眼火铳,披重铠,备双马,有极强的机动性和冲击力,以辽东本地人组成的关宁铁骑。

然而真正拿起历史资料去查找,却只能发现网路小说与历史真相相差十万八千里,网络文学所常谈的所谓拿三眼铳的精锐关宁铁骑并非史事,只不过是现代文学的创造。

清人吴伟业在清顺治九年成书的《绥寇纪略》中留下了如下文字:

“先是兵部以科臣常自裕告中州急也,议调西兵二万五千,北兵一万八千,南兵二万一千,又关宁铁骑二千。”

这里提到的关宁铁骑就是辽将祖宽和祖大乐率领的人数约两千人的骑兵部队,分别为隶属关宁序列的骁骑左右营。明史记载,祖宽是胡人,时为镇守辽东总兵官祖大寿的家丁,祖大乐是祖大寿的堂弟。这段事情发生在明崇祯八年,。因作战得力,宣大总督卢象升评价为:“援剿之兵,惟祖大乐、祖宽所统辽丁为最劲,杀贼亦最多。”

那么,这只被吴伟业称为“关宁铁骑”的军队是只什么样的军队呢?吴伟业接着记载到:“两家所部皆缘边铁骑,又养曳落河为摧锋,虓阚而狠戾,二将常倚以立功。”缘边就是沿边,可以理解为驻守边境的骑兵,“曳落河”为胡语,也就是蒙古夷人的意思。这是一只主要由蒙古人组成的骑兵部队。另一个更早明确记载“关宁铁骑”的史料是崇祯九年《合兵理严驭将疏》:“关宁铁骑素为敌惮,祖大寿新任提督命成师而出……而所部夷汉丁副将守备如桑昂、那木气七庆及恰台吉等又皆夷种,以夷攻夷无坚不摧。”

此段内容即指崇祯九年,祖大寿率领三千关宁军入关应对清军绕道入寇,从资料看,所部“为夷汉丁”,桑昂、那木气、恰台吉均为蒙古人,此处的关宁铁骑即指祖大寿所部桑昂那木气这些夷人组成的军队。

宁远祖大寿像


根据清计六奇所著《明季北略》明确记载祖大寿收降夷为家丁,组成了一支善战的部队。《明季北略》更明确给出了降夷的定义:“降夷者,山北近辽阳人,中国之外为降夷,降夷之外即清地,夹处两国间,故辽东呼为夹道之人,近为清朝所逼,归附中国,称降夷,俱控弦习战之士。”可见降夷主要为蒙古人夷人组成,多是善弓骑的战士。

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同样拥有一支夷人部队,也就是《明季北略》所言的三千彝丁铁骑。


由众多资料的记载可见,明末清初史料中所指的“关宁铁骑”实为辽东镇守总兵官祖大寿所部的桑昂和那木气两营降夷,以及祖大寿家族下将领的以蒙古夷丁为主的营兵。这是一只以蒙古夷人为主力,作战彪悍,以弓马骑射为作战手段的骑兵部队。因其为时任辽东总兵官祖大寿所属,主要将领均为祖大寿家人或家仆,因此这只部队也可以称之为“祖家军”。


那么这只夷汉丁为主的铁骑部队为何人所创建?

明代边军一直都有蓄养夷丁的传统。万历援朝名将辽东总兵李如松和宣大总兵麻贵手下皆有夷丁存在。麻贵甚至带领二百蒙古夷丁铁骑,。

这只史料上所称到的蒙古军队也并非如网络所言是袁崇焕所创建。

据史料记载,天启年间,有一只在辽东宁远锦州附近驻牧的蒙古部落桑昂部。桑昂为此部落首领,一直接受明朝抚赏,但因满洲崛起,这只蒙古部落备受欺凌。崇祯元年三月前后,桑昂率所部主动归顺朝廷,被时任辽东巡抚毕自肃安置在锦州附近。毕自肃与锦州总兵祖大寿直接挑选善战之蒙古人整编为降夷左右营,约三千人,以蒙古部落首领桑昂统率降夷左营,那木气统率降夷右营,成为了祖大寿直属指挥的一直精锐军队。同时,辽东各军都从该蒙古部挑选精壮之士,作为夷丁使用。这也即是祖宽、祖大乐,以及后来的吴三桂各部夷丁的来源。

蓟辽督师袁崇焕像


蓟辽督师袁崇焕被任命蓟辽督师是崇祯元年四月,真正进入宁远履行督师职责为崇祯元年八月。很明显,袁崇焕主辽时间在巡抚毕自肃创建降夷营之后。袁崇焕本人也曾上疏“辽东在时有降夷营,今在伍之夷丁不乏,而敌中能为敌用命者,多致之使其不为敌用而为我以夷攻夷,为战最力”。袁崇焕不仅承认辽东原本就有降夷营,更称赞夷人“为战最力”,不仅如此,袁崇焕欲效仿汉朝都护府护国,收拢散落军中各营的夷丁,再设两平夷营:“立两营如汉都护府护国之意,曰平夷左营、平夷右营,各设游击一员。”


从此,在明末辽东的舞台上,关宁辽军的各项战役均有这些以蒙古人为主的祖家兵“关宁铁骑”参加。更因崇祯八年,祖宽、祖大乐入关剿匪而获得了善战的威名,被时人成为了“关宁铁骑”。

我们可以勾勒出“关宁铁骑”,也即祖家军真正的形象:蒙古士兵操着胡语,饮食文化与中土汉人相异,身披明军所配备的盔甲腰刀,在战场上驰骋着战马,向敌人射出一支支利箭。

蒙古骑兵想象图


关宁铁骑的最后结局:

崇祯十三年,爆发了决定明帝国与清朝国运之战的松锦之战,此战明军战败,从此明朝在辽东再也无力与清军对抗。松锦之战中,降夷右营那木气(清人称贝勒诺木齐)驻守东关外城,看到清军掘长壕围城而丧失斗志,于是私谋降清。他暗约清兵于三月二十七日黎明进城,里应外合。但这件事被祖大寿发觉,于是派兵捉拿那木气,清兵突至城下策应,祖兵不敌,锦州外城为清兵所据,那木气率外城蒙古兵丁男女幼小六千余人降清。桑昂所部降夷左营在松锦战败和祖大寿降清后,仍不肯投降,。

另一只吴三桂所属三千夷丁也在“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中随吴三桂降清。

从此,明末这只由蒙古人组成的祖家军“关宁铁骑”尽为清军所有,为清军入关后征伐各地立下了赫赫战功。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李梦阳。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