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慈禧太后的爱美、幸运、遗憾与孤独——读《慈禧太后形象史》心得

慈禧太后的爱美、幸运、遗憾与孤独——读《慈禧太后形象史》心得

2023-05-10 14:56:27

幸运


进入后宫,就进入一场淘汰赛,那些被淘汰的选手,很难再有出场竞争的机会。17岁的慈禧,不甘于这样的命运。她决计要拴住咸丰的心,要做到这一点,仅凭美貌是不够的,所幸她还有一副“好声音”。如历史学家茅海建所说:“几乎所有的野史都宣称,慈禧之所以得帝宠,全凭着会唱南曲,爱穿南衣,一改北方旗籍女子的风范,多有南方缠绵温柔的味道”。


慈禧入宫第二年,就被封为“兰贵人”,又过了一年,被封为“懿嫔”,此后又变身为“懿妃”“懿贵妃”,到咸丰十一年,同治即位,她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她也只有25岁。从一名普通的宫人,一路攀升到母仪天下的太后,只花去了她9年时光。用今天的话说,她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那正是慈禧一生中的好时光,齿白唇红,眉目俊秀,她自己曾回忆说:“宫人以我为美,咸妒我。”但这样的过程,却是步步惊心,容不得丝毫的懈怠和放松,因为这世界上,拥有美色的,绝不止她一个人。


遗憾

然而,慈禧生命中的危机,还不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咸丰在避暑山庄咽气,命运的挑战才真正降临。在辅佐儿子同治登上皇位之后,她重用了在咸丰时代靠边站的恭亲王奕欣,铲除了她的政敌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


她17岁父亲病故,25岁守寡,40岁丧子,所谓少年丧父,青年丧父、中年丧子,她一样也没有落下。寂寞深宫里,她孑然一身,还要万事操劳。到了老年,又遇到一个东洋小国对她的庞大帝国垂涎三尺,这个危机四起的世界,也注定让慈禧余下的岁月惨不忍睹。


爱美


晚年的慈禧,热衷于对镜梳妆,那一定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仿佛精心的梳洗与化妆,能够让她找回已逝的青春。随着年龄增长,慈禧越来越自恋。这种自恋里,包含着她对青春流逝、容颜衰老的惋惜与无奈。而这种自恋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她陷入了对镜子的深度迷恋。慈禧常说:“一个女人没心肠打扮自己,还活什么劲呢?”每次画家给慈禧画像时,慈禧就要通过翻译再三强调,画时不要阴影,不要皱纹。镜子直言不讳地透漏了慈禧的年龄,画像却可以依照主人的意志,自由得修改。她不在乎画家的意愿,只顾寻找自己终将失去并且逝去的青春。


孤独


或许在慈禧的心里,自己的青春岁月,自咸丰闭眼的那一刻就被断送了。烟波浩渺的避暑山庄,年轻的慈禧知道了什么叫国破,什么叫家亡。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德龄说:“曾有很多人问我,太后为什么那么痛恨外国人?她痛恨外国人起因于1860年美丽的圆明园被毁。圆明园离现在的北京颐和园不远,太后认为它的被破坏是一种有意的放肆行为。因为就是在圆明园,太后当上了咸丰皇帝的新娘,在被赶出这个美丽的地方之前,他们就在那里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


于是,慈禧不可遏阻的造园冲动里,暗含着她对圆明园时光的某种眷恋。德龄说,慈禧晚年一直保留着咸丰当年送给她的一颗珍珠,那是一颗水滴形的珍珠,像一颗鸡蛋那样大,是有名的“茄子珠”。这颗珍珠的表面非常光滑完整,它的光泽是任何其他珠子所无法比拟的。太后把它当作一种垂饰,挂在袍子右侧肩膀下。


颐和园里,她荡舟、听戏、画画、照相,她要让自己重新变成一个活脱脱的少女。她以这样的方式,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让已然失去的青春,重新开始。


对于咸丰,慈禧心底也应该是有过爱的,那爱曾经真实地、沉甸甸地贮藏在她的心底。对于她唯一的儿子——同治,她应该也是有爱的,但在儿子最需要爱的阶段,她并没有留恋襁褓中的儿子,而是选择与咸丰皇帝朝夕相处,把养育之责,拱手让给了慈安。对于光绪,她也是有爱的。毕竟是她一手带大的。儿子早逝,她把全部希望放在侄儿身上。


那些爱,终于敌不过时间的摧折,在岁月流逝中,最终都交还给了时间。宫殿虽大,爱却难以容身。戊戌年那个血雨腥风的深秋,慈禧又一次成了胜者,同时,她也成了最大的败者。说她成功,是因为她成功的化解了危机,维护了她的权利;说她失败,是她失去了所有的亲情,并且几乎丧失了一个帝国。

终于,她记忆里的那一抹艳阳,消失在寂静、深沉、广阔的岁月里。


就是在这样的深宫里,她孤独一生。她拥有人间的一切,却亏欠一份普通温暖。钟鸣鼎食,随时伴随着一份无法弥补的哀痛,那痛剧烈入火,焚心蚀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