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北大四成新生觉得人生没意义,他们需要核心价值观

北大四成新生觉得人生没意义,他们需要核心价值观

2023-05-10 14:56:27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这是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徐凯文在一片文章中透露的现象。他把这种现象,形容为是一种“空心病”,具体都说,就是“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从“症状”上看,“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


徐老师把“空心病”产生的原因,归结于我们的教育。学生们为什么找不到自己?因为他们自己的父母和老师没有能够让他们看到一个人怎么样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


按照其中一位同学的话说,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儿去了,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我过去19年、20多年的日子都好像是为别人在活着,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一个北大同学的群里,对这个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咱们那时候有几成?一位同学的回答是,九成,不过那时候不叫“空心病”,而是叫痛苦的苏格拉底。一位同学的回答是,每个人都迷惘过,困惑过,问过活着有什么意义。


在这群20年前从北大走出来的人看来,在一座门卫每天都会问你三个终极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的学校,如果你没有迷惘过,困惑过,没有想过活着有什么意义,还怎么好意思说上过北大?


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中挣脱出来,在从千军万马中冲杀出来后,他们何尝不会思考,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但是,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是想不出来的。但这并不证明是教育的失败。徐老师认为,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培育了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导致了“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而我觉得恰恰相反,我们的教育所培养出的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恰恰不是这些迷惘的人,他们从入学到入党,从升学到考研,从考公务员到出国,都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点都不迷惘,他们从来不怀疑,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北大钱理群教授所描绘的一个群体,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这样的学生,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的体制所欢迎的,因为他很能迎合体制的需要。这种精致的、高水平的利己主义者,体制才需要。这样的人,正在被我们培养成接班人。


在钱理群教授看来,这也不是这些学生本身的问题,是我们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这是我们弊端重重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结出的恶果。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其对国家、民族的损害,是大大超过那些昏官的。


他说,北大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尖子人才”,就不仅是失职,那是会对未来国家、民族的发展带来不可预计的危害。


钱理群教授的这篇文章,一位比我们又大十几年的北大学长,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正名,说即便是西方教育系统教育出来的那种“热心公益、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实际上和中国学生一样,也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东西方的教育一样,培养的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才是社会的中坚。


实际上他在偷换概念,且不说他对“西方好学生做公益只是为了完成指标”这一论断有多么肤浅,钱理群教授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概念已经有明确的描述,而他仅从字面上的定义去反驳。退一万步说,即便是东西方的社会中坚都是这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社会中坚,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学生们想做的吗?


在我看来,正是他们对此的怀疑,才导致他们的迷惘,正是越来越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出现,让对人生迷惘的人从九成降到了四成。这四成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的人,才是真正思考自己人生价值的人。


当然这种迷惘可能钻进牛角尖,极端到想要放弃。正如另一位北大才子,15岁就考入北大的海子,这种迷惘让他选择惟有沿着冰凉的铁轨,才能找到通往极乐世界的天梯。


走到了极端,并不是思考的错误,只能说我们的现实,让他不再留恋。选择走极端的名单还有很长,比如海明威,莫泊桑,杰克·伦敦,叶赛宁,茨威格,马雅可夫斯基,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中国古代有屈原,近代更有老舍,傅雷,,范长江。。。


我们可以为他们选择极端的方式离去惋惜,但是我们无法怀疑他们生命的价值,他们的人格将永远被我们铭记,我们明明白白知道,他们肯定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而且,过去北大人迷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连一个正经校训都没有,过去有说蔡元培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后来又说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不知道到底听谁的。不像对面的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虽然被砍掉了后一半,起码还是一脉相承。


当然与这些迷惘的前人不同的是,现在迷惘的北大新生有救了,,有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真言,还怕他们有什么价值观缺陷?


只是希望,他们不要成为只会把它挂在嘴上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如果你一层一层一层一层的

剥开我的心

你会发现

你会流泪

里面满满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