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狗狗动态> 长征空间专访 | 当下艺术市场,画廊如何自我定位?

长征空间专访 | 当下艺术市场,画廊如何自我定位?

2023-05-10 14:56:27


长征空间于2002年在北京798艺术区建立,创立之初主要作为开放性平台面向大众经营策展项目的非盈利机构,而转向商业性质空间的长征依旧以艺术家为重心,始终保持与时代共同前行。


长征空间

中国的艺术市场发展至今仍是在混乱中前进,作为艺术市场中一级市场,画廊的发展运营变得尤为重要,它是将艺术家推向市场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艺术市场中变化最快的环节。而在长征空间成长的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也在混乱的摸索前进,关于市场中画廊的自我定位,一起来看看长征空间是如何解答的。


梁中蓝女士


《画廊》:  现在艺术机构很多,请问贵画廊如何保持这种活跃的状态,以保证自己在这个市场中不被淘汰?


长征空间总监梁中蓝女士(以下简称“梁”):长征空间从开始到现在的运营理念都是以艺术家为重心,不论何时,我们空间的核心价值始终是艺术家


艺术圈的核心是艺术家,没有艺术家就没有艺术品,也没有藏家、市场、画廊、美术馆……任何机构和企业都需要有坚定的核心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去发展和推广。


某种程度上说,艺术家是整个艺术圈的起点,我们的价值便是艺术家给我们带来的东西,这并不意味着长征空间就是以学术或者经济利益为主,但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创作方式都影响着画廊的运营策略。所以我们在选择艺术家时也会去衡量他/她的时代性。

 

长征空间


《画廊》: 贵画廊的定位是什么?如何在艺术市场中找到学术与经济利益的平衡?贵画廊的长远计划是什么?


梁:长征空间始终都以艺术家为指向标,艺术家的创作以及思考方向时时刻刻影响着空间的运营方向,我们也需要根据艺术家现下的创作轨迹及状态去选择与他对应的推广方式。


学术和利益两者之间并不是敌对立场,专业的画廊和专业的艺术家合作时,学术和利益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好的展览中呈现出一位认真的艺术家经过思考的作品,如此便会有市场。


长征空间


长征以做策展项目开始,最初的长征是一个开放性平台,目的在于给更多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机会,如今也考虑更多的是艺术家,我们始终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与时代产生联系,任何商业机构都是一样,如果要不被淘汰就得站得高,看得远,能更早看到未来潮流的方向,但也要有自信在必要时不随大流做我们认为对的事。


我们需要和艺术家保持紧密的联系,需要了解艺术家时下的创作思路,也需要与国内外藏家、画廊、美术馆、策展人等保持持续的交流。


长征空间


《画廊》:贵画廊签约艺术家一般会考量哪些因素?如何选择青年艺术家?


梁:我们通常会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比如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创作历程等,但主要还是与时代的关系。不仅艺术家与时代要紧密相连,艺术机构也需要时刻跟着它的脚步前进。


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会有自己的时代特征,都会有其观察世界的方式,即使处于同一时代的艺术家也会有差异。考察青年艺术家不仅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着手,也会从平行的角度去考虑,比如同时代青年艺术家,我们也要考察同一时期国内外的艺术家都在做些什么。,艺术家的创作也未必仅仅与艺术有关,还有文化、、社会等因素。


我们倾向选择当代艺术,当代作为关键词,并不是对潮流的片面理解,而是对我们当下这个时代的理解与接收,我们和艺术家都需要保持敏感。


长征空间


《画廊》:当下的藏家趋于年轻化,贵画廊对于藏家的选择是否有考量标准?如何选择长期合作的藏家? 


梁:每个藏家收藏的契机和原因不尽相同,画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无论什么年纪和行业,都希望有所沟通。但是,纯粹为投资而购买作品的行为对画廊来说存在很多隐患,我们会尽量避免这样的收藏交易行为。


与西方艺术市场相比,在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年轻的产业,对画廊、美术馆、收藏家都是学习的过程。


我个人认为,艺术品欣赏和投资两者没有必要分得很清楚,把购买艺术品当作一种投资行为未必是不好的事情,尽管投资和投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现下的市场行为不仅仅是画廊选择收藏家,收藏家同时也会对画廊进行判定,往往收藏家购买一件作品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支持艺术家的创作。

 

黄然 (1982)  《回场》, 2007   3'21'' 数码影像 1920 × 1080


《画廊》:你如何看待贵画廊在当下艺术市场中的位置? 


梁:长征空间从成立之初的非盈利机构到现在的商业空间,最大的改变便是空间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在非营利时,空间以“长征”精神为出发点,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成为具有代理机制的商业画廊后,长征更多的因为谈起某个艺术家被谈到。空间的品牌形象开始和艺术家个人紧紧相连,很难再分开谈论,艺术家的存在比非营利时更深刻、全面。

 

陈天灼  2014 Ed. 4/5  数码微喷 173 × 102 cm 不含画框

 

《画廊》: 你是如何看待现下艺术市场?


梁:这是一个时而混乱、时而清晰、很有挑战性的时代。问题很多,很多人认为这些问题很难被解决,但好的地方是,每个问题都有人自告奋勇要解决。


中国的艺术市场相对西方艺术市场更有自我调适功能,这样的自我调适很快就会显现出来。美术馆会根据市场很快做出调整对策,画廊也会很快做出相对应的发展策略。


展望  《中山装躯壳 2, 1994   青铜着色  90 x 76 x 30 cm


长征空间从以前的制作策展项目(不与市场发生关系、非营利)发展到现在的商业空间,避免不了与市场发生关系。


就中国目前的艺术市场而言,同龄的年轻艺术家,会比西方艺术家更快到达一个市场价。西方的学术机制与批评体系相对较为完善,与长征级别相似的西方艺术机构所代理的西方年轻艺术家或许有更丰富的履历,但作品价格仍然相对较低。


这并不能单纯用好与不好来评论,这只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而画廊对自身所处的角色也要时刻保持敏感。



刘韡 (b. 1972)  《无题》, 2016    铁、钢、亚克力板、铝、UV印刷 110 x 160 x 160 cm


《画廊》:画廊多大程度上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如何看待艺术家趋于市场潮流的创作?


梁:艺术家的创作是他们的人生阅历,是他们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推广他们。艺术家符号化是这个信息泛滥的年代商业化和市场化的体现。


至于这是不是个问题,还是仅仅是时代的体现,我无法作出评断。不过,我认为当代艺术家需要时时质疑自己的创作以及时代大流,或是至少对时代发展与人文进程之间关系有意识,至于是否尝试改变,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

选自《画廊》杂志2016年7月刊

采编:邓雨晴


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按钮把文章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更多艺术资讯请关注《画廊》杂志!

画廊杂志官方微信号:gallerymagazine

画廊杂志官方网站:www.53-gallery.com

画廊杂志官方微博(新浪):@画廊杂志

Facebook: @53gallery

Instagram: @gallerymagazine_53artmuseum 

Twitter :@gallery_mag 


微信ID:gallerymagazine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ps:画廊杂志开微信群了,我们会定期举办线上沙龙分享,组织线下活动。如果你也爱艺术,脑洞大,爱分享,欢迎加入我们微信群。
加入方法:在后台回复关键字:进群(接下来,它会告诉你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