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狗狗动态> 北京中轴线 | 龙脉上的经典建筑

北京中轴线 | 龙脉上的经典建筑

2023-05-10 14:56:27

北京中轴线是自元代至今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建筑的对称轴,全长约7.8公里,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这条中轴线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北京中轴线汇集了北京古代城市建筑的精髓,见证了北京城的变迁。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


永定门


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的起点,位于北京外城城南垣正中,是明清外城中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城门。其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嘉靖四十三年(1584年)补建瓮城。取名“永定门”。由于永定门既是北京中轴线的起点也是从南面出入京城的要道,,故而在清朝乾隆年间重建永定门箭楼、城楼及瓮城,并将永定门城楼的建筑规制改同于内城城楼。2004年为了恢复北京中轴线起点,重建永定门城楼。


天桥


天桥位于天坛西北,明清两朝是皇帝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这条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因而改建。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就将天桥两旁的石栏杆全部拆除,天桥的桥址不复存在。


正阳桥和五牌楼


在正阳门北侧跨护城河上有一座石桥,名为正阳桥,它是京城九门护城河桥中最大的一座。桥的南面有额题“正阳桥”的牌楼一座,由于型制为五间六柱式,因而老北京人都习惯称其为“前门五牌楼”。正阳桥和五牌楼与正阳门城楼一起构成了国门礼仪,也是中轴线上重要的景观标志。在2006 年前门大街历史风貌的修复工程中,五牌楼被重新修复。


正阳门箭楼、城楼


正阳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城楼修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正统四年(1439年)又修建了箭门和瓮城。其箭楼和城楼中间的门洞只有举行国家大事和皇帝出行时才开启,其建制规模也为内城诸门之最。由于地处内城正南方中间部位因而又被称为“前门”。


大清门


历史上的“大清门”(民国改为“中华门”)位于天安门之南、内城正阳门之北,是北京皇城的正南门。大清门始建于明永乐时期,其称谓也是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变迁的,初称“大明门”,1644年满清入关“大明门”随之改名“大清门”,1912年清廷退位民国建立“大清门”又改为“中华门”。1959年因扩建天安门广场拆除了中华门,1976年在其原址上建立“纪念堂”。


外金水桥


外金水桥在天安门、太庙、中山公园前。共七座,三孔拱券式,南临天安门广场,北倚天安门城楼。桥栏雕琢精美,形似条条玉带,尤已天安门前面五座为最,与古朴的华表和雄伟的石狮构成天安门前巍峨壮丽的景色。


天安门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门”,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到了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改建成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重檐歇山式城楼。明朝末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毁于战火。1644年,清王朝定鼎中原后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建后的“承天门”改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定国”之意。


端门


端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端门城楼主要是存放皇帝仪仗用品的地方。皇帝举行大朝会或者出行,城楼下的御道两侧,仪仗种类纷呈,数量庞大,队伍宏伟,从太和殿一直排列到天安门,长达两华里。同时端门和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以显示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


午门


午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紫禁城的正门,由于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其平面呈“凹”字形,由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整座午门共有五个门洞,其中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中门为皇帝专用,除此之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再者则是每次科举中得状元、榜眼、探花者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


内金水桥


在故宫太和门前从广场南部自西向东蜿蜒流淌着一条如弓形的金水河。河上并排横跨五座单孔石桥。这就是所谓的“内金水桥”。这是紫禁城内最大,也是最壮观,最华美的一组石桥。这五桥随着弯曲如弓的金水河河道也成弧形排列。桥的规格制式和外金水桥相同。


太和门


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庄严的门户,明永乐年建成,初称奉天门,嘉靖朝改名皇极门。清顺治入主北京后始名太和门。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年间火灾后所重建而成。太和门座落于汉白玉基座上,丹陛下列铜鼎四只,门前左右分列石亭、石匮,还有两只宫内最巨大的青铜狮子为明代铸造。


太和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的至尊金殿,即民间所谓皇宫中的“金銮宝殿”,这里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后经数次灾毁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极殿。满清建都北京后改为今名,蕴含天下和谐的宏旨。现在的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来的。


中和殿


中和殿位处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仿佛古代尊贵的“工”字形殿中间穿廊的作用。初建于明永乐年(15世纪初),初名华盖殿,后几经灾毁和修建。明嘉靖年重建后改名中极殿,清顺治帝入主紫禁城后改名中和殿,意为秉中庸之道,求天下和顺。


保和殿


保和殿是三台上的第三座大殿,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后来几经灾毁和重建。原名为谨身殿,后改建极殿,清代最终定名为保和殿,意为保持心志纯一,共享天下和谐。 


乾清门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正宫门。明永乐年间建成,曾多次被灾并重建,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为乾天清正之意。 清代皇帝在此御门听政,其中以康熙皇帝最勤。御门当日辰时(上午8时左右),,朝臣依次奏事并领受君王谕旨。


乾清宫

乾清宫为皇帝的正寝。明永乐年(15世纪初)建成,曾数次遭焚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乾清”为乾天清正之意。殿内高悬清顺治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匾后为清代皇帝放置建储密匣之处。


交泰殿


交泰殿位处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形制与中和殿略同。“交泰”取自《易经》中“天地交泰”,意为乾坤、阴阳、上下相交,万物通畅而得以生养。交泰殿是正宫皇后在重大节庆接受朝贺之地。清乾隆年以后,象征皇权的二十五方宝玺平日贮藏于殿内。清顺治帝也曾在此殿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


坤宁宫


坤宁宫位处交泰殿之北,是皇后的正宫。“坤宁”为坤地宁定之意。清代,坤宁宫按照满族习俗进行了改建,改建后的坤宁宫形制富于满洲文化特色。清代,坤宁宫虽仍称正宫,但主要做为宫内祭神的场所和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帝以及逊帝溥仪大婚时均先在此居住二日,再迁居乾清宫或养心殿。而皇后日常不住在这里。


坤宁门


坤宁门是后三宫通往御花园的主要门户。与坤宁门北面相对的是天一门,中间隔着一座巨大的青铜香炉。


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坤宁宫北面,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是汉族园林建筑之精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公元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体现天人合一的汉族传统文化。


天一门


,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初名“天一之门”,清改今名。“天一”为星名,又为北极神之名,又喻“天一生水”之意。此门是紫禁城中少见的青砖建筑,在起到避火防灾功能的同时,又与花园清雅苍翠的环境相协调,是一座别致的皇家道观门户。


钦安殿


,始建于明代,明嘉靖年间添建墙垣以自成格局,清乾隆年又在殿前添接抱厦。钦安殿内供奉玄天上帝,为道教中的北方之神。殿顶为重檐盝顶,殿宇基座周围汉白玉石栏杆是紫禁城中的石雕精品,殿前相交于甬路上方形成拱门的连理柏也是宫中的奇树之一。


承光门


承光门明朝已有,清朝沿袭明制。承光门为一开间,双扇大门,庑殿式琉璃门楼,左右两侧分别接有转角琉璃顶矮墙同集福门、延和门相连接。


顺贞门


顺贞门是御花园的北门,是内廷中路的最北端,外面即神武门,因而是由北进入内廷的重要通道,无故不得开启。此门始建于明代,初名坤宁门,后改“顺贞”,寓顺和贞节之意。


神武门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其面对景山,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初名玄武门,“玄武”为北方之神。到了清朝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1912年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与前清达成了退位优待条件,其中一条就是清室依旧可以居住在紫禁城内(只有一部分),。现在神武门所悬挂的“故宫博物院”匾额为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所题写。


北上门


过去在神武门与景山之间还有一座门,这便是“北上门”。北上门的“前身”是北京作为金中都时太宁宫的内廷宫门紫宸门。公元1267年忽必烈正式开始营建元大都,以金太宁宫紫宸门为界,将元朝皇宫规划在其南,将大内禁苑规划在其北,并将紫宸门改作元大内外夹垣北门,更名为北上门。1956年因拓宽景山前街北上门被拆除!


万岁门


万岁门现为景山公园的正门。景山在明朝时被称作“万岁山”清朝初年改名为“景山”。现其匾额上“万岁门”三字为明万历皇帝御笔。万岁门坐北朝南。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3间。单昂三踩斗拱,旋子彩画。


绮望楼


绮望楼为三楹五间的歇山重檐楼阁,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依山脚而立,坐北朝南,绮望楼为五大开间,分上下两层,高15米,宽20米,进深12米,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楼重檐,彩绘架梁,四周围有汉白玉栏杆。绮望楼内供奉着孔子牌位,此举是为了表示崇尚儒教,以学生们敬仰师祖,勤奋学业。


万春亭

万春亭位于景山的中峰,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从万春亭上,可以南看故宫金碧辉煌的宫殿,北看中轴线的钟鼓楼,西看北海的白塔。整座古都风貌尽收眼底!


寿皇殿“顕承无斁”牌楼


寿皇殿的东、西、南三个方位各有牌楼一座,均为为四柱三洞九楼,黄色琉璃瓦覆顶,金丝楠木梁柱,在皇家园林中独树一帜!其中南面为“顕承无斁”牌楼。其含义是乾隆皇帝颂扬康熙、雍正两位皇帝创下的丰功伟业,并表示自己不做败坏先祖基业的不肖子孙。


寿皇殿院宫门


该门是进入寿皇殿的正门,曾长时间为北京市少年宫所在地,现少年宫已腾退,目前寿皇殿整体景区正在修缮维护中。


寿皇门


寿皇门是寿皇殿的正门,黄琉璃筒瓦庑殿顶。面阔5间,进深3间。重昂五踩斗拱,和玺彩画。四周有汉白玉石栏杆,八级踏步,中间带御路,寿皇门两旁有侧门,均为黄琉璃筒瓦顶。寿皇门上世纪80年代毁于大火,现存建筑为原址复建。


寿皇殿


寿皇殿位于景山正北面的一组建筑,有正殿、左右山殿、东西配殿,以及神厨、神库、碑亭、井亭等附属建筑。垣墙呈方形,坐北朝南。清朝时殿内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神像。


地安门


地安门是北京皇城的北门,位于皇城北垣正中,南对景山,北对鼓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整体建筑为宫门式砖木结构,面阔七间,,左右各两间作为值房。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交通改造而拆除。


万宁桥


万宁桥位于地安门以北,鼓楼以南。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为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是研究北京漕运的重要标志。


钟鼓楼


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最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钟楼、鼓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明、清两朝北京城的报时中心。北京钟鼓楼规模是我国城市钟鼓楼建制史上最大、最高的。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看完了?如果你对砖瓦有兴趣?

往下拉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砖雕 | 墙上的艺术

青瓦粉墙,这才是中式庭院的标配

这些琉璃瓦上的小怪兽,是时候该知道他们的名字了

中国古代十大最有名气的亭子

古老的四合院,为什么开门就是墙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你知道几个?

中国传统13道门,你都知道么?

中国唯一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古城

青瓦花窗——惊艳世界的中国符号


有一种美,只有中国人懂

中国古代十大贵族豪宅

原来,红瓦美的这么张扬!

砖雕上的故事

中国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

惊艳世界的中国古建筑八大经典元素,砖瓦最突出

青瓦秋韵

-------------------------------------------------------------------------------------------------

〖世界砖瓦〗

传播砖瓦行业的声音!

视野|供求|招聘|知识|圈子文化

合作:

小砖(QQ:2924898477  电话:010-88016518)

投稿:(邮箱:prk88@qq.com)


旗下网站

官网:www.prk88.com

砖瓦全产业链电商

我们除了提供和砖瓦行业相关知识、信息和资讯外,我们用心搭建一个免费的交流平台:
您可以在公众号导航栏进入,
您可以免费发布找产品、找代理、招商、产品供应、求职、招聘等信息。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