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狗狗新闻> 贾又福先生画语录 节选(七十二)

贾又福先生画语录 节选(七十二)

2023-05-10 14:56:27

贾又福画语录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大家入史研究与传承工程

王恪松 贾云娣 孙玉霞 轩玉荣 孙莉 编 荣宝斋出版社



心灵之光


   相诚斋《舟过谢潭》诗句:“好山万皱无人识,都被斜阳拈出来。”说没有人能看出大山章纹之美,被阳光描绘出来却是那么容易。诗味很美,借助了阳光,更得力于心灵之光。凡艺术,必须将一切外光与心灵之光聚为一处,心灵之光为主导,艺术乃至极致。

   我们深入生活,研究社会和大自然,都是给心灵之光充电,万不可成为造化的奴隶。

   有位同学(进修班学生)特别问到“透视”的运用。依我个人画山水画的经验,山水画创作不必采用焦点透视,把人的眼睛固定到一点看事物不行。山水画要用意象透视,散点透视也比焦点透视灵活。画山水画是以心观物,万物之形态、比例、斜正、俯仰、疏密、远近,皆可随心调遣。以心观物——整座大山都可以捧在掌心把玩,面面可观,处处可照。心移,眼转,万物必不是固定的了,这很有助于“迁想妙得”,很有助于在实相、定相之外得意境。古人讲:“境生于象外”,虽然主要不靠透视,但画家时时不离观照,动观、静观,十面八方,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实际上也运用了心理的透视。

   山水画自唐代王维始成熟,王维被后人推为中国水墨山水画之祖师,他的才学是多方面的。于书画之外,他精通音乐、诗歌禅诵等,艺术与哲学互参,成就极高。由于画的收藏保存不如诗传下来方便,我们只能见到相传为其所作《辋川图》和后世诸名家摹本。从对摹本的观摩,我们完全能想象到其原作的清远、幽淡和高古格调。苏东坡推崇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王维那里“诗画一体”已开先宗,为后人楷模。王维被尊为“五言宗匠”,他的五言诗流传下来数量最多。他的诗章法布局及透视的运用一如他的画,随心所欲,曲折婉转。


抚琴欲令万山响之六,68cm×138cm,2004年



归薪图,68cm×138cm,2002年



恶风烈烈可炼真骨,180cm×300cm,2001年



东方既白,200cm×300cm,2008年



唱罢千秋英雄事,铁骨寒月共悠悠,180cm×240cm,2007年



   且举《终南山》为例:“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前两句以大观小,山连绵迂回,皆在心灵画面之内;三四句,则心动山移,山在目前,回首眺望山外白云,当走入山中,山变得历历可见,远看时那种薄雾笼罩的感觉,全没有了,同学们进山都有这种感觉;五六句突然又改变了视点,身似苍鹰飞起,在山顶盘旋,诸峰的千变万化,沟壑的阴晴晦明,尽可领略;七八两句,似乎滑翔而下,樵夫在水边闲谈之际,兴之所至,随曲折迂回的流水,流到很远很远,把人带到理想的画境。通过这首诗,还有谁不能理解中国画的透视和构图的心性要求。固定的焦点透视,一开一合的固定构图模式,必然不足取。像这样的诗歌,在历代诗家的作品中,俯拾即是。诗画一体,作为中国文化的传统特征,辉映百代。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句名言,说的是作画,也是说作诗。前面提到王维的五言诗,其实就是移动着的“搜”索而得到的感受。诗人、画家,边走边看,古人作诗作画,绝非定身一处,目击所及而为之,大抵是多时、多地,不定点、不定时地贯穿化合,精神所向,情深意远。

   同学们长期实践就会慢慢有切身体会,平时我们讲胸怀博大,道行高尚,修养深广太重要了。你们画到纸上的画面形象,全是平常活跃在你心灵中的画面形象。你道德越高,修养越深,本领越大,你心灵中的画面形象就越光彩照人,生命力就越强。而且它万分的可人,飘忽游动,须近则近,要远则远,光和色亦随之流变分布,明暗、强弱、糊模、清楚之差别分寸,全由你这部心灵电脑控制,微妙到极点。(但终究不是机器所为,不能复制,不是电脑绘画能企及的。)

   但必须认真苦修。这一切决不等于任意胡来。大家可从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找到一些答案,他的画远近难分,忽明忽暗,山树莫辨,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出神入化”的神秘世界,但让人感到钻进去很舒服,而且越来越多的读者能以“神会”。假如没有高深见地和过硬功夫,万不能奏效。

1990 年6 月

 

旧梦,34cm×50cm,2009年



明月之诗,34cm×50cm,2010年



明月之诗,50cm×34cm,2010年



山伯对语图,66cm×135cm,2010年



雨后斜阳分外娇,71cm×50.5cm,2010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