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狗狗动态> 想当院士?先来看部励志偶像剧再说!

想当院士?先来看部励志偶像剧再说!

2023-05-10 14:56:27

  在中国,院士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们都拿着各自领域的小锤子,时刻准备着去一锤定音;他们都有一根神奇的手指头,时刻准备着去点石成金;他们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时刻警醒自己别被赞美和膜拜冲昏了头脑。


不想当院士的医生不是好“刀客特”

  如果你很严肃地问一个医生,你想过当院士吗?他会一边笑一边摆手一边说开什么玩笑。但俗话说得好:梦想一定要有,万一不小心当上了院士,岂不是很爽?话又说回来了,即使当不上,你也可以看看人家怎么当上院士的,就当看励志偶像剧吧。

        2013年新晋的两院院士中,不管是做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一些留学背景。有的人目标明确,到国外专攻某个领域,学成之后回国带领团队共同成长。有的人在国外已经打拼出了一片天地,回国以后也显得游刃有余。

        随手举几个例子,北京同仁医院的韩德民院士,曾经在日本金泽医科大学修读医学博士和医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胡盛寿院士,也曾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修心血管外科。而北京天坛医院的赵继宗院士,曾在1990年被派往美国休斯顿医疗中心进修神经外科1年,次年转到美国Henry Ford医院神经外科,进修脑血管病的手术治疗以及显微神经外科。

        不管是单刀直入,还是曲线救国,留学的经历对于成为一名院士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对那些看到这里就已经动心的医生们,小编只说一句:院士路漫漫,出国要果断。

看看他们“开挂”一样的单挑能力

        每当有个一院士Duang的一声横空出世,总是会有人在旁边仿佛看破一切地说:看,他身后有个团队。

        当然,团队牛个人才牛,但是也只有个人牛才能带的起一个团队。所以攻略的第二步,就是要修炼自己的单兵作战能力。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在某些学术领域内,国内专家的单兵作战能力依然不足。甚至还有国外一名专家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单挑国内所有成果总和的现象。

韩德民院士和小患者

        而两院院士的评定,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打造专业领域内的领军人物。在2013年的新晋院士里,有很多人都表现出了如同“开挂”一般的个人能力。韩德民院士四十多岁时,就依托国际先进的鼻内窥镜技术,在原有耳鼻咽喉科的基础上创建了头颈外科,成为了同仁医院在眼科外的另外一个优势科室。

        除了临床实践工作,在学术上一骑绝尘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在爱思唯尔2014年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Researchers)榜单中,、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被评为“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类别第一名。

        虽然专攻的领域不同,但每个院士都可以称得上是战斗力爆表的逆天存在。其实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想要变大牛,那就接着看下去。

医学大牛们的超强“续航”能力

        每个刚刚走上自己工作岗位的小医生们,提到这些牛人,大都只能用一种仰望的姿态来顶礼膜拜。其实大牛们的成就也是在临床和学术上常年积累出来的。这时候就少不了通往院士之路的另外一种能力:续航能力。

        很大程度上,这里提到的续航能力既要看医生在手术台旁能站多久,也要看他在电脑桌前能坐多久。看看每个院士的简历,都可以看到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的几百篇论文,和几十篇SCI,这就是一个学者在学术上持续的影响力的体现。

  大牛语录要好好地研究一下,在通向院士的道路上,研究和临床对于医生来说就像是飞机的两翼,不想跑偏就得平衡发展。

专业之外,满满的社会责任

  在当选院士之后,一个医生的身份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实想要成为一个学科内最杰出的专业型人才,自己的视野不能只集中在专业上。在很多院士的成功之路上,专业领域的贡献只能占一部分,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都体现在他对于社会的回馈。

        针对我国耳聋约2780万人的严峻现实,韩德民院士1993年以来带领团队完成17.1万例新生儿听力筛查,1997年成功开展我国第一例儿童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技术推广到全国各地。为减轻聋儿家庭经济负担,先后五次往返台湾大陆之间,促成台塑集团向大陆捐赠15000例人工耳蜗,市值人民币30余亿元。

  每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不同,但是想成为一个院士,自己的价值就不可能只体现在学术方面。不管是公益价值,社会影响力,还是道德榜样,在这些新晋院士们的身上总有些学术之外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

找个院士当老师

韩德民院士和导师

        如果你的博士生导师是院士,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将毕生功力传授于你的话,你成为院士的几率也将大大提高。国内有很多院士师徒,在这里就不一一为大家列举了。

        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当上院士的人寥若星辰,医生的职业道路辛苦而又漫长,我们并不希望医生瞄准的是院士的名号。真正不凡的“刀客特”,心中首位一定是患者。不妨,把这些院士作为一个标杆,认真做好每一个手术、每一个课题、每一次带教,这样在年复一年的努力中,你终会守候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文章来源于网络



友情链接